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瑜伽經絡健檢表--心包系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 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學


□ 心包PC……清心安神+好心好睡眠Sleep Aid、Calm


Mood 心/情緒

□ 對人恐懼,心神不寧,容易沮喪。

□ 失眠,狂躁,神經質,神昏譫語。


Body 身/身體

□ 心血管 慢性心臟疾病,心悸,胸悶,

□ 帕金森斯症,退伍軍人症,動暈症,噁心,嘔吐與腹瀉,慢性咽喉炎。

□ 胸部 胸部疼痛,胸口皮膚發紅,腋窩腫脹,乳汁分泌不足,舒張與放

鬆胸口,哮喘。

□ 其他 清解暑熱,手或手臂顫抖,腕隧道症候群,舌頭潰瘍,血尿,僵

舌,語言障礙。

瑜伽經絡健檢表--心系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

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

□ 心系Heart……清心安神+好心好睡眠Sleep Aid、Calm


Mood 心/情緒

□ 心事重重,正遇到人生具體的困境與關卡的人。

□ 說話無條理,行為急急燥,有攻擊或斥責人的傾向,會失控的笑或哭。

□ 沮喪,心神不寧,嘔吐,頭暈,失眠不易入睡,淺眠多夢睡眠干擾。

□ 焦慮,容易受驚嚇,記憶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臉色蒼白。

□ 外在嚴肅,內心脆弱,渴望得到救贖。

Body 身/身體

□ 循環系統 心悸,上手臂內側疼痛,嘴唇發紺青紫,怕冷,呼吸淺弱。

□ 其他 舌頭/嘴巴易潰瘍,臉色發紅,早晨口乾、嘴巴有苦澀味,手掌容

易手汗或發熱,尿液黃或尿道炎。

瑜伽經絡健檢表--腎系

經 絡 瑜 伽 健 診 表 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學


□ 腎系Kidney
……抗老化的青春之泉+頭腦清明Antiaging、Clarity



Mood 心/情緒

□ 容易受到驚嚇,一點點動靜都會感到不安,睡眠淺的人。

□ 擔憂著許多事物,甚至時常感到莫名的恐懼感。

□ 失去人生志向,對許多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和熱情。

□ 頭腦清晰,不容易感到困惑。

Body身/身體

□ 發育與老化 兒童的身體或心智發展障礙;成人的骨骼,牙齒,後背或膝蓋痠軟,記憶力問題,大小便失禁,不孕或性功能障礙。

□ 慢性病 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失眠,疲乏,慢性或急性腹瀉,便秘。

□ 婦科 更年期綜合症,潮熱。

□ 其他 哮喘,四肢發冷,頻尿,夜尿,頭暈,耳鳴,眩暈,背痛,潮熱,

夜汗,掌心腳心發熱,喉嚨乾燥,腰腿無力,胃口差,水腫。

瑜伽經絡健檢表--肝系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 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學

 □ 肝系Liver
……疏壓+排毒,美麗人生Stress Relief、Digestive Aids、Cleansing


Mood心/情緒

□ 容易生氣發怒,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者;或者感到憤世嫉俗的人。

□ 長期在高壓環境下生活,承擔著工作使命,或者親友們的生活責任。

□ 個性內斂、不習慣將想法表達出來,責任感強。

□ 遇到人生不順遂時,或者正在考試、升遷、轉業、搬家、婚喪喜慶時期。

□ 容易嘆氣的人,胸悶,感到憂鬱者。


Body身/身體

□ 消化系統 梅核氣(喉頭異物感),食道逆流,噁心,沒胃口,IBS腹瀉與便秘。

□ 慢性病 高血壓,肝病,膽病,胃病,攝護腺……問題

□ 腹部 腹部腫塊,下腹部疼痛,腹部容易脹氣。

□ 婦科 PMS經前症候群,痛經,月經不規則,血塊多,經期頭痛,婦科

腫瘤,乳腺炎,陰部腫痛。

□ 痛症 偏頭痛,頭頂區痛,脇肋部疼痛,肋間神經痛,腸胃痛,常抽筋。

□ 其他 指甲不光滑,掉頭髮,高血壓,暈眩,耳鳴,口苦,火氣大,眼

睛發紅,夢多睡眠品質差。

瑜伽經絡健檢表--脾系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

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學

□ 脾系Spleen
……提昇能量與活力+自信達人Energized 、Active Lifestyle


Mood心/情緒

□ 容易感到疲倦,嗜睡,對人生充滿無力感。

□ 多愁善感,腦中思慮繁雜。

□ 不喜歡交談與社交生活,說話就累。


Body身/身體

□ 消化系統 胃部疼痛,腹瀉,食欲差,胸口或上腹部脹滿,噁心,嘔吐,

打嗝,噯氣,頭痛,飯後嗜睡或者脹滿感

□ 能量系統 易疲倦、四肢無力、頭部或身體沉重感、睡覺易流口水、不閉眼。

□ 腹部 容易怕冷且保暖後覺得舒服,上腹部或胃區有壓迫感

□ 婦科 月經不正常,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過長,血色淡。

□ 下垂 內臟下垂問題(如:胃、子宮、肛門或陰道… …下垂) 。

頻尿或急尿,一用力或者大笑、緊張就有尿意。

□ 其他 皮膚容易瘀青,容易怕冷、手腳冰冷、身體容易水腫。

不愛喝水口不渴,或者口渴但只需要一點點水就好。

瑜伽經絡健診表--肺系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

甦 活 身 心 經 藏 的 古 老 東 方 醫 學

□ 肺系Lung
   ……免疫力衛兵+美容第一關Immune System、Refreshing


Mood 心/情緒

□ 悲從中來,無端想哭泣。

□ 對尚未發生的事物充滿憂愁與恐懼感。

□ 曾經於數年前發生家庭事業等人生較劇烈或大變動者。


Body 身/身體

□ 呼吸系統 容易感冒,對氣溫敏感,過敏,喉嚨乾,咳嗽,鼻病。

□ 免疫力差 白天或晚間容易流汗,時常感冒,臉色蒼白。

□ 皮膚 皮膚乾燥、沒有光澤、毛細孔粗大,皮膚病,青春痘,頭髮分岔。

□ 胸腔 呼吸淺短,氣喘,胸悶或胸痛,肺病,乳腺炎,乳癌。

□ 痛症 肩膀疼痛,手臂疼痛,手肘疼痛,手腕痛,姆指疼痛。

瑜伽經絡健檢表

為大家整理了常見的經絡系統病症,各位可以參考這份資料,
幫助選擇所需要的經絡系統進入"不針不藥"的瑜伽深層調整。
(可以再自下面系列再點入查詢)

瑜  伽  經  絡 健  診  表甦活身心經藏的古老東方醫學
(作者:王雯琦 中醫師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 肺系Lung……免疫力衛兵+美容第一關Immune System、Refreshing

□ 脾系Spleen……提昇能量與活力+自信達人Energized 、Active Lifestyle

□ 肝系Liver……疏壓+排毒,美麗人生Stress Relief、Digestive Aids、Cleansing

□ 腎系Kidney……抗老化的青春之泉+頭腦清明Antiaging、Clarity

□ 心系Heart……清心安神+好心好睡眠Sleep Aid、Calm

□ 心包PC……清心安神+好心好睡眠Sleep Aid、Calm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最新消息

1. 在Facebook,我們一起學習藥膳和討論。歡迎大家加入,不定期有最新資訊。
2.脈動瑜伽開課中。(一對一,秋季班開始預約,限10人)
3.HomeSPA 課程小班制滿5人開課。
4.高雄第二社區大學暑期中醫講座已開課。

課程資訊

課程資訊

■ 高雄教室(近捷運橘線信義國小站)
■ 台北教室(近捷運復興站)
■ 美國舊金山教室
■ 美國洛杉磯教室
■ 加拿大溫哥華教室
因陀羅脈動
每期十堂課,每堂課1~1.5小時,一對一。
費用:每期15,000元

曼荼羅自信光瑜伽
每期十五堂課,每堂課3小時,一對一。

費用:每期100,000元

課程均採預約報名。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認識十二經絡

認識十二經絡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少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厥陰肝經
十二、足少陽膽經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端午節香包集購開跑......

今年2010年的端午節,即將在6/16(農曆五月五日)來到。
延續去年,我們再度開始集購傳統端午節除穢辟邪的端午香包,
完全手工由芳香藥草、中藥材配製好再進行研末。適合家庭安心使用。

包裝A:金色雪紡紗袋 + 純天然精選藥草香包乙包(含十數種草藥材)
              每份100元,五個送一個。(約可使用3個月)

【花】端午香包
根據《風土誌》記載,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為「陽極之日」,
又叫「中天節」,五月俗稱「毒月」。
故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其中,包括了佩戴在胸前的香
包。


【花】的端午香包,由專業中醫師、藥草師、自然療法師親自配
製,完全由芳香藥草、中藥材研末而成。除了傳統端午除穢辟邪
常用的雄黃、艾草、石菖蒲以外,還包括佩蘭、藿香、蒼朮、桂
枝、木香 ...等十數種高級藥材研磨成粉末。不同於一般市面上出
售,以棉花添加化學香料或香粉容易引起過敏的布包。【花】
端午香包,香味更持久、天然、芳香避穢。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HomeSpa 誕生--母親節的獻禮

琉璃花園  Oriental HomeSpa
東方/自然醫學健康生活課程 


" HomeSpa " 的概念,
萌於
推廣在家裏就可以為自己與家人舒壓保養的實用方法。
整合東方醫學與自然療法,您也可以學習「從頭到腳」的
樂活養生學。
善待家人與自己,健康喜悅有品質地生活。
                  --本課程由旅美中醫師‧自然療法師‧東方醫學博士親自教學


Course101 ‧ Smooth away Stress

--Lesson 1 從頭開始 ~"頭部經絡舒壓百憂解"
‧ 認識頭部的經絡 (中醫經絡療法)
‧ 法國頭皮療法 (按摩療法)
‧ 醒腦與安神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
‧ 舒眠中藥水果茶 (中醫藥膳)


--Lesson 2 然後肩頸 ~“ 肩頸鬆綁真自在 ”
‧ 10大鬆綁重要AC穴道 (中醫經絡療法)
‧ 肩頸甦活Yoga (經絡瑜伽)
‧ 居家芳療Sauna桑拿 (芳香療法)
‧ 自製鬆肩自在香草藥枕 (東西香草藥療法)


--Lesson 3 心胸寬大~“ 心、肺部與情緒保養 ”
‧ 心、肺系與情緒、疾病 (中醫黃帝內經臟象學)
‧ 寬胸安心Yoga (經絡瑜伽)
‧ 滋補從內美到外 (中醫藥膳)
‧ 西方流行的情緒藥草 (香草藥療法)


--Lesson 4 逍遙遊~“ 身體側面的秘密 ”
‧ 身體側面的祕密 (中醫經絡療法與其他)
‧ 排毒Yoga (經絡瑜伽)
‧ 從身態改變心態 (自然療法)
‧ 活用花藥與精油 (Bach花精療法、芳香療法)

解說:

1. 由專業教師講解並實際操作練習。
2. 提供課程講義,與各種療法圖解資料。
3. 現場Step by Step 步驟教學說明。
4. 提供中藥材、芳香療法精油、與東西方香草藥,及工具等材料。
5. Course101 Lesson5~8,包括消化系統、婦科保養、泌尿代謝...等課程。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你「疲勞」嗎?-- 為什麼覺得吃不下、睡不好、力不從心的生活...

【內臟會說話—淺談中醫經絡與基礎理論】

主題:認識中醫學談的「虛勞」
你「疲勞」嗎?--
為什麼覺得吃不下、睡不好、力不從心的生活…


        在介紹中醫學的「病因」主題時,曾經談過造成人體生病的「內因」就是指「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也就是說,人天生就擁有的性情,在發生的太強烈、太快速或者太密集時,便成為了「病因」,成為了「病邪」,古人以形容太多、太過的「淫」這個字來形容,多情重欲成為了病因,甚至連志節太過堅毅,都會傷害到內臟的氣機,也就是金庸小說中巧喻的「七傷拳」--傷了肝、心、脾、肺、腎五臟和陰陽之氣,當您瞭解其中醫理時,不難瞭解平日的正向思考,的確是珍惜生命的根本。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疲勞」。在從中醫學來談這個主題前,我們用另外一種西方的醫療系統來做比喻,一起來思考可我們身心的問題。在近代有一位英國病理醫師Bach,發展了一個新的正面能量療法,稱作花藥或者花精,思考人體的疾病必須從“身心一體”這一個根本觀念來治療。其中,常用來治療「疲倦」的好幾個種類:其中包括了幫助身心俱疲、軟弱無力、只想睡覺,對凡事都再也提不起勁,休息再多仍無法恢復活力的Olive橄欖;針對責任感很強的人,總是竭盡所能、盡心盡力生活,卻忽略了體力與腦力極限,身心枯乾的Oak橡樹;對自己所負擔的責任過度在意,而偶然沮喪憂鬱擔心不能勝任或者完成的Elm榆樹;幫助自律過度、嚴守信奉宗教、健康規條者,捨棄了一切慾望、娛樂,卻缺乏生活與思想的彈性者,重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習寬心、自在的Rock Water巖水……。

Bach巴赫醫師,雖然是西醫病理學家,卻放棄了醫院的工作回到家鄉而研究整理出了這樣細膩體恤生命的自然療法。您是否也發現了?--人體的疲倦感,如果只是因為身體的勞動導致力氣(能量)用完了,那是睡覺、吃飯,就可以補充回來的。但是,吃不下、睡不好、提不起勁、時常感到疲倦、力不從心、失去熱情、身體疼痛,卻是許多生活環境與性格心理背景,所呈現在生理上的狀態。

中醫學,一樣在談的是人體身心能量”剛剛好”,符合”中”這個字的一種古老的醫學。按壓穴道、針灸、吃中藥,不是中醫的精粹,技術、手法是拿來運用的。藉由這個主題,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幫助身心輕安、少病惱的思考。

以中醫學來看,外因如氣候的變動等,與內因都可以導致疲勞,但是,內因(內傷)才是過勞的主因,〝疲勞感〞是中醫學中”虛勞”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疲勞的現象與五臟功能的失調有密切關係。人體的活動,主要是由父母所生的先天精氣,也就是由「腎」所主的「元氣」,以及大自然中透過「肺」呼吸吸入的「清氣」和經過「脾胃」消化作用吸收的「水榖精微之氣」來提供人體能量。所以,如果腎虛許多人體功能都會低下,從腰痠腿軟到腹瀉發暈都有可能;肺虛講話都沒力氣,甚至咳喘;脾胃虛弱導致四肢無力等等。另外,由於「肝主疏泄」、「心藏神」等中醫理,所以,不耐疲勞、心神不寧、頭腦不清都可能跟內臟機能有關。

我們常談身心平衡、輕安自在就健康了,人體過度安逸不運動會導致內臟機能減弱、循環差,所以我們都知道人要運動、要積極。但是,相對地,EQ訓練有術,抗壓性強的人,一樣需要注意雖然主觀意識的疲倦感不一定產生,但是,身體其實在局部可能已經進入疲倦狀態了。例如:長時間打電腦造成肩頸僵硬;繁重的體力勞動造成肌肉與關節酸痛、疲乏、嗜睡;大量用腦緊張的腦力勞動,產生失眠、情緒不穩定、肌肉鬆弛等症狀,這些疲勞狀態都慢慢持續地累積,現代許多人的主觀意識卻常選擇忽略。

身體的局部性疲勞,主要是因為體力勞動或者腦力勞動過度造成的。願意開始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都是避免「積勞成疾」惡化的根本之道。

學習適度地放鬆,將僵化的價值觀重新思維、再出發,也是很重要的。醫家嚴用和先生《濟生方•論五勞六極證治》中提到:“蓋勞力謀慮成肝勞,應乎筋極;曲運神機成心勞,應乎脈極;意外過思成脾勞,應乎肉極;預事而憂成肺勞,應乎氣極;持志節成腎勞,應乎骨極。”從這邊可以看出人在長時間緊張,或者腦力心機使用過度,甚至責任感太強,或者心理倫理潔癖等價值觀,都可能會傷害到內臟的機能,產生了身體上具體的病痛。

在臨床經驗中,還有一類患者,是在生命生活的課題上很用心地,也是比較「難治療」的。如同一開始我們介紹西方花藥這一能量療法,在人體形成的「疲倦感」,多半都是情緒與性格所累積出來的,「身病用身藥,心病用心藥」,當醫生給予藥材輔助時,患者仍需將心結打開。人體的五臟,與五志--魂、神、意、魄、志有密切的關係,身體病了,會影響性格情緒;相對地,性格情緒也會產生生理的病痛。

「惜生」是善德,是著手整理這個主題的出發點。


最後,引薦「脈動瑜伽」方法,給予這個主題的學習者。

以意志力來談「放下」或者「轉念」,有時更是「內傷」了。西方有醫生精研花藥能量療法,來表達對「身心一體」的微細觀察,透過植物的藥能,來平衡人體,直到近幾年在台灣開始受到重視,可惜治療師的專業能力是治療的關鍵之一。東方深具傳承的「脈動瑜伽」,很可惜地更缺乏推薦,這一根本性地透由經絡內臟瑜伽、大自然瑜伽方法,導引身心平衡、輕安自在之正氣、遠離病痛邪氣的古老地東方醫學,令一直在醫療領域學習的許多友人們,相當讚嘆,精粹深入更可與古籍相互印證,是絕對值得推薦地。

中醫學談的疲勞,主要可以從『五勞六極七傷』,來瞭解:

五勞
肝勞 ─ 久臥傷氣 (緩其中)
心勞 ─ 久視傷血 (調營衛)
脾勞 ─ 久坐傷肉 (調飲食)
肺勞 ─ 久立傷骨 (益其氣)
腎勞 ─ 久行傷筋 (益其筋)


六損
血極 ─ 發墮、善忘
筋極 ─ 拘攣、轉筋
肉極 ─  肌削、萎黃
氣極 ─  短氣、喘急
骨極 ─ 齒浮、足痿
精極 ─ 目暗、耳聾


七傷
大飽傷脾
大怒氣逆傷肝
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
形寒、寒飲傷肺
憂愁思慮傷心
風雨寒暑傷形
大恐懼不節傷志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藥膳

這道藥膳,是為一位長年受慢性病所苦的年長者設計的,主要在滋陰補血。
由於藥湯可搭配麵線、食材,作成傳統口味,所以頗得長者青睞。

中草藥膳,常以「血肉有情之品」(如雞子黃、豬骨排、龜板...等)來增益或者作為藥引子補虛。
在老病生滅的自然律中,身體來自大地之給予滋養,多少人能領會其中妙訣。
藥膳名為《等待》。



主食:【首烏二仙藥膳排骨麵線】

功效:血肉有情之品,補益陰陽
水果:草莓、琵琶
茶飲:炒大麥香茶




藥材一:炙首烏、生地、當歸、川芎、白芍、赤勺、桂枝、
                肉桂、茯苓、薏苡仁、乾薑、紅棗、炙甘草
藥材二:龜鹿二仙膠、陳皮、黑棗、紅棗、枸杞子
藥材三:西洋蔘、珍珠粉
食 材:鮮山藥、鮮黑木耳、香菇、豬小排乙份、菠菜、鮮百合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八、足少陰腎經

八、足少陰腎經


本經腧穴:分佈在足心,內踝後,跟腱前緣,下肢內側後緣,腹部,胸部。起于湧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

1. 湧泉 (井穴)
 【定位】足趾蹠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踡足時,在足底第二、三蹠骨間凹陷處取穴;在足底(去趾)前1/3處,當第二、三趾骨間。
 【穴名】"湧",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為腎經的井穴,比喻脈氣從足底出來的情況。
 【解剖】有趾短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功能】 益腎調便、平肝熄風
 【主治】①昏厥,中暑,癲狂癇,小兒驚風、霍亂轉筋;②頭痛(頭頂),頭暈,目眩,失眠;③咳血,咽喉腫痛、舌干、失音,喉痹;④大便難,小便不利;⑤奔豚氣;⑥足心熱。急救要穴之一。
 【操作】直刺0.5~0.8寸。降邪宜用灸法或藥物貼敷。

2. 然谷 (滎穴)
 【定位】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
 【解剖】有足大趾外展肌,有蹠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功能】 益腎固泄、導赤清心
 【主治】①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②遺精,陽痿;③消渴,腹瀉,小便不利、胸脅脹痛、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④咳血,咽喉腫痛;⑤小兒臍風,口噤。
 【操作】直刺0.5~0.8寸。

3. 太溪 (輸穴;原穴)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後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穴名】"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本穴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經氣從湧泉出來後,到這裡已匯聚成大溪,所以稱此名。
 【解剖】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功能】 益腎納氣、培土生金
 【主治】①頭痛,目眩,失眠,健忘,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②咳嗽,氣喘,咳血,胸痛:③消渴,小便頻數,便秘;④月經不調,遺精,陽痿;⑤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腹脹。
 【操作】直刺0.5~0.8寸。

4. 大鐘 (絡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當跟骨內側前緣
 【解剖】有脛後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功能】 益腎平喘、通調二便
 【主治】①癡呆、嗜臥;②癃閉,遺尿,便秘(二便不利);③月經不調;④咳血,氣喘;⑤腰脊強痛,足跟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 水泉 (郄穴)
 【定位】太溪穴直下1寸,當跟骨結節內側上緣
 【解剖】有脛後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功能】 益腎清熱,活血通經
 【主治】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②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操作】直刺0.3~0.5寸。

6. 照海 (八脈交會穴(通于陰蹺脈)
 【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在內踝中點下緣下1寸,當跟骨內側下緣
 【穴名】"照",昭,即明顯的意思;"海",大海。因為此穴處脈氣明顯,闊大如海,所以稱為照海。
 【解剖】在足大趾外展肌的止點處;後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幹。
 【功能】 調陰寧神、通調二陰
 【主治】①失眠,癲癇夜發、嗜臥、驚恐不寧;②咽喉幹痛,目赤腫痛、腳氣、梅核氣;③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癃閉。
 【操作】直刺0.5 ~0.8寸。

7. 復溜 (經穴)
 【定位】太溪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穴名】"復",重復,返回的意思;"溜",同流。足少陰腎經的脈氣自湧泉流至太溪後,曾繞行一圈至照海,又從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稱為復溜。
 【解剖】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的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功能】 補腎益陰、通調水道
 【主治】①水腫,汗證、盜汗、發熱無汗、舌乾口燥;②腹脹,腹瀉、腸鳴、脈細無力;③腰脊強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 ~1寸。

8. 交信 (陰蹻脈之郄穴)
 【定位】太溪穴上2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約當複溜穴前0.5寸;在內踝高點上2寸,當脛骨內側緣與跟腱內側之內緣之間處
 【解剖】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後方為脛神經本幹。
 【功能】 益腎調經、通調二陰
 【主治】①月經不調,崩漏,陰挺,陰癢,疝氣,五淋、睪丸腫痛、瀉痢赤白;②腹瀉,便秘,痢疾、月耑內廉痛。
 【操作】直刺0.8 ~1.2寸。

9. 築賓 (陰維脈之郄穴)
 【定位】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直上5寸,約當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緣處
 【穴名】"築",原指築牆的舂棒,形容堅實,這裡似乎指的腓腸肌;因為穴位在它的旁邊,所以稱為"賓",即賓客。
 【解剖】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之間;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幹。
 【功能】 益腎寧心、理氣止痛
 【主治】①癲狂;②疝氣、小兒胎疝;③嘔吐涎沫,吐舌;④小腿內側痛。
 【操作】直刺1~1.5寸。

10. 陰谷 (合穴)
 【定位】屈膝,膕窩內側,當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脛骨內踝後方)
 【解剖】在半腱肌和半膜肌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功能】 益腎興陽、調理前陰
 【主治】①癲狂;②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崩漏,小便不利、陰中痛;③膝股內側痛。
 【操作】直刺1~1.5寸。

11. 橫骨
 【定位】臍下5寸,恥骨聯合上際,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功能】 益腎興陽、清熱利淋
 【主治】①少腹脹痛,陰部痛;②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③疝氣、五淋。
 【操作】直刺1~1.5寸。

12. 大赫
 【定位】臍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橫骨上1寸,任脈(中極)旁開0.5寸,仰臥取穴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功能】 補腎固經、調經種子
 【主治】遺精,陽痿,陰挺,帶下,陰部痛。
 【操作】直刺1~1.5寸。

13. 氣穴
 【定位】臍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橫骨上2寸,任脈(關元)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和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功能】 益衝任、調二陰
 【主治】①奔豚氣;②月經不調,帶下;③小便不利;④腹瀉、痢疾、腰脊痛、目赤內眥。
 【操作】直刺1~1.5寸。

14. 四滿
 【定位】臍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橫骨上3寸,任脈(石門)旁開0.5寸處,仰臥取之
 【解剖】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功能】 理氣導疝、調經種子
 【主治】①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淨;②遺精,小腹痛;③臍下積、聚、疝、瘕,水腫。
 【操作】直刺1~1.5寸。利水多用灸法。

15. 中注
 【定位】臍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橫骨上4寸,任脈(陰交)旁0.5寸處,仰臥取之
 【解剖】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功能】 調和月經、通調腑氣
 【主治】月經不調,腰腹疼痛,便秘,腹瀉、痢疾。
 【操作】直刺1~1.5寸。

16. 肓俞
 【定位】臍旁0.5寸,仰臥取穴
 【解剖】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功能】 理氣止痛、潤燥通便
 【主治】①腹痛(繞臍),腹脹,腹瀉,便秘;②月經不調;③疝氣。
 【操作】直刺1~1.5寸。

17. 商曲
 【定位】臍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功能】 健脾和胃、消積止痛
 【主治】胃痛,腹痛(切痛),腹脹,腹瀉,便秘,腹中積聚、不嗜食。
 【操作】直刺1~1.5寸。

18. 石關
 【定位】臍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功能】 攻堅消滿、補腎種子
 【主治】①胃痛,嘔吐,腹痛,腹脹、噦噫嘔逆、小便黃,便秘;②不孕、心下堅滿,產後腹痛。
 【操作】直刺1~1.5寸。

19. 陰都 (衝脈、足少陰之會)
 【定位】臍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功能】 寬胸降逆、理氣和胃
 【主治】胃痛,腹脹,便秘,身寒熱、心煩滿氣逆、瘧病、腸鳴、腹絞痛。
 【操作】直刺1~1.5寸。

20.腹通谷
 【定位】臍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功能】 健脾和胃、寬胸寧心
 【主治】①腹痛,腹脹,胃痛,嘔吐;②心痛,心悸,胸痛、暴喑、目巟巟、咳喘、口渦。
 【操作】直刺0.5~1寸。

21.幽門
 【定位】臍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
 【功能】 健脾和胃、降逆止吐
 【主治】善噦,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飲食不下、嘔沫如涎、胸脅背相引痛。
 【操作】直刺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傷及內臟。

22.步廊
 【定位】第五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五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五肋間神經。
 【功能】 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主治】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乳癰。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3.神封
 【定位】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四肋間神經。
 【功能】 寬肺止咳、降逆和胃
 【主治】胸脅支滿,咳嗽,氣喘,乳癰、嘔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4.靈墟
 【定位】第三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三肋間神經。
 【功能】 疏肝寬胸、肅降肺氣
 【主治】胸脅支滿,咳嗽,氣喘,乳癰、嘔吐。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5.神藏
 【定位】第二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二肋間神經。
 【功能】 寬胸順氣,降逆定喘
 【主治】胸脅支滿,咳嗽,氣喘,乳癰、胸痛、嘔吐、煩滿、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6.彧中
 【定位】第一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一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一肋間神經,皮下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功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主治】胸脅脹滿、不嗜食,咳嗽,氣喘,痰湧。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7.俞府
 【定位】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功能】止咳平喘,和胃降逆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九、手厥陰心包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本經腧穴:分佈在乳旁,上膠掌側面中間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於中沖,左右各9穴。

1. 天池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定位】乳頭外側1寸,當第四肋間隙中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為第四肋間內、外肌;有胸腹壁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肌支及第四肋間神經。
 【功能】 寬胸理氣,止痛消腫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悶、心煩,氣喘,胸痛;②乳癰;③瘰藶。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

2. 天泉
 【定位】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伸臂仰掌取穴
 【解剖】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肱動、靜脈肌支;布有臂內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
 【功能】 寬胸理氣,止咳寧嗽
 【主治】①心痛,咳嗽,胸脅脹滿;②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操作】直刺1~1.5寸。

3. 曲澤 (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緣
 【解剖】在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當肱動、靜脈處;布有正中神經的主幹。
 【功能】 清心鎮痛,和胃降逆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驚;②胃痛,嘔血,嘔吐;③暑熱病、煩躁;④肘臂攣痛、轉筋。
 【操作】直刺1~1.5寸;或點刺出血。

4. 郄門 (郄穴)
 【定位】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功能】 清心鎮咳,涼血止血
 【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煩胸痛;②咳血,嘔血,衄血;③疔瘡;④癲癇。
 【操作】直刺0.5~1寸。

5. 間使 (經穴)
 【定位】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功能】 寬胸解鬱,寧心降逆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喑;②胃痛,嘔吐、干嘔;③熱病、煩躁,瘧疾;④癲狂癇。
 【操作】直刺0.5~1寸。

6. 內關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別走手太陽)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功能】 寧神鎮痛,疏肝和中
 【主治】①心痛,心悸、不寐:②胃痛,嘔吐,呃逆,脅痛,脅下痞塊;③中風,失眠,眩暈,鬱證,癲狂癇,偏頭痛;④熱病;⑤肘臂攣痛。
 【操作】直刺0.5~1寸。

7. 大陵 (輸穴;原穴)
 【定位】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幹。
 【功能】 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嘔吐,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③胸脅滿痛:④喜笑悲恐、善笑,癲狂癇;⑤臂、手攣痛。
 【操作】直刺0.3~0.5寸。

8. 勞宮 (滎穴)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二、三掌骨中間;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二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點,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
 【功能】 清心安神,消腫止癢
 【主治】①中風昏迷,中暑;②心痛,煩悶,癲狂癇,嘔噦,胸脅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③口瘡,舌爛,口臭;④鵝掌風。
 【操作】直刺0.3~0.5寸。為急救要穴之一。

9. 中沖 (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解剖】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為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分佈處。
 【功能】 開竅醒腦,泄熱清心
 【主治】①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②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為急救要穴之一。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本經腧穴:分佈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起于關沖,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

1. 關沖 (井穴)
 【定位】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功能】 清熱解表、清心聰耳
 【主治】①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②熱病,心煩。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為急救要穴之一。

2. 液門 (滎穴)
 【定位】第四、五掌指關節之間的前緣凹陷中
 【解剖】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功能】 清頭聰耳、和解表裡
 【主治】①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②瘧疾;③手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3. 中渚 (輸穴)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小頭後緣之間凹陷中,當液門穴後1寸
 【解剖】有第四骨間肌;皮下有手背靜脈網及第四掌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功能】 清熱利咽、明目聰耳
 【主治】①頭痛、目眩,目赤、目生翳膜目痛,耳鳴,耳聾,喉痹;②熱病;③肩背肘臂酸痛、脊膂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直刺0.3~0.5寸。

4. 陽池 (原穴)
 【定位】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在第四指直上,腕部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與小指固有肌腱之間凹陷處
 【解剖】有皮下手背靜脈網,第四掌背動脈;布有尺側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功能】 利喉聰耳、和解表裡
 【主治】①目赤腫痛,耳聾,喉痹:②消渴,口幹、瘧疾;③腕痛,肩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 外關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陽池上2寸)
 【解剖】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功能】 解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①熱病,傷寒:②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③瘰鬁,脅肋痛、肩背痛;④上肢痿痹不遂、肘臂伸屈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操作】直刺0.5~1寸。

6. 支溝 (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解剖】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功能】 清熱聰耳、降逆潤腸
 【主治】①便秘;②耳鳴,耳聾,暴喑;③瘰鬁,脅肋疼痛、肩背痠痛;④熱病、嘔吐。
 【操作】直刺0.5~1寸。

7. 會宗 (郄穴)
 【定位】支溝穴尺側約1寸,當尺骨橈側緣;陽池上3寸,支溝穴在尺側旁開約5分,當尺骨之橈側緣
 【解剖】在尺骨橈側緣,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骨間掌側神經。
 【功能】 聰耳鎮痙
 【主治】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操作】直刺0.5~1寸。

8. 三陽絡
 【定位】支溝穴上1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指總伸肌與拇長展肌起端之間;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功能】 聰耳利咽
 【主治】耳聾,暴喑,齒痛、齬齒痛、嗜臥,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9. 四瀆
 【定位】尺骨鷹嘴下5寸(肘尖下方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指總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功能】 聰耳利咽
 【主治】耳聾,暴聾、暴喑,齒痛(齬齒)、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10.天井 (合穴)
 【定位】屈肘,尺骨鷹嘴上1寸凹陷中
 【解剖】在肱骨下端後面鷹嘴握中,有肱三頭肌腱;有肘關節動、靜脈網;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聰耳寧神、理氣消痰
 【主治】①耳聾;②癲癇;③瘰鬁,癭氣;④偏頭痛,脅肋痛,頸項肩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11.清冷淵
 【定位】屈肘,天井穴上1寸
 【解剖】在肱三頭肌下部;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溫經散寒
 【主治】頭痛,目黃、振寒,肩臂痛不能舉。
 【操作】直刺0.8~1.2寸。

12.消濼
 【定位】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清冷淵穴上3寸
 【解剖】在肱三頭肌肌腹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清熱散風、清心寧神
 【主治】頭痛,赤痛,項背痛。
 【操作】直刺1~1.5寸。

13.臑會
 【定位】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後緣
 【解剖】在肱三頭肌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神經。
 【功能】 理氣消痰
 【主治】①瘰鬁;②癭氣;③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1~1.5寸。

14.肩髎
 【定位】肩峰後下方,上臂外展時,當肩髃穴後寸許凹陷中
 【解剖】在肩峰後下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後動脈肌支;布有腋神經的肌支。
 【功能】 止痛利節
 【主治】肩臂攣痛不遂、肩重不能舉。
 【操作】直刺1~1.5寸。

15.天髎 (手足少陽、陽維之會)
 【定位】肩井穴與曲垣穴連線的中點,當肩胛骨上角凹陷處
 【解剖】有斜方肌、岡上肌;有靜橫動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脈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功能】 清熱解表、寬胸理氣
 【主治】肩臂痛,頸項強急,胸中煩悶、缺盆中痛,身熱汗不出,頸項急。
 【操作】直刺0.5~1寸。

16.天牖
 【定位】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平下頜角處(即約在天容穴與天柱穴之間)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止部後緣;有枕動脈肌支,耳後動、靜脈及頸後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幹,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
 【功能】 通利七竅、消痰截瘧
 【主治】①頭痛,頭眩,項強,目不明,暴聾,鼻衄,喉痹;②瘰鬁;③肩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17.翳風
 【定位】乳突前下方與耳垂之間的凹陷中;耳垂下緣,當胸索乳突肌與下頷骨之間凹陷中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幹從莖乳突穿出處。
 【功能】 牽正口僻、聰耳消腫
 【主治】①耳鳴,耳聾:②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③瘰鬁。
 【操作】直刺0.5~1寸。

18.瘈脈
 【定位】耳後,當翳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界處
 【解剖】在耳後肌上;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耳後支。
 【功能】 聰耳定驚
 【主治】①頭痛,耳鳴,耳聾;③小兒驚風、嘔吐、泄痢。
 【操作】平刺0.3~0.5寸;或點刺靜脈出血。

19.顱息
 【定位】耳後,當翳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的吻合支。
 【功能】 散風清熱、鎮痙聰耳
 【主治】①頭痛、身熱,耳鳴,耳聾、喘息;③小兒驚風、嘔吐涎沫。
 【操作】平刺0.3~0.5寸。

20.角孫
 【定位】當耳尖發際處;折耳翼在耳尖端的髮際處
 【解剖】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分支。
 【功能】 明目退翳
 【主治】①頭痛,項強;②目赤腫痛,目翳;③齒痛,頰腫、唇吻強。
 【操作】平刺0.3~0.5寸。

21,耳門
 【定位】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孔
 【解剖】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
 【功能】 聰耳消腫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②齒痛、唇吻強,頭頷痛。
 【操作】微張口,直刺0.5~1寸。

22.耳和髎
 【定位】鬢髮後際,平耳廓根前,當顳淺動脈後緣
 【解剖】有顳肌和顳淺動、靜脈;布有耳顳神經分支,面神經顳支。
 【功能】 消腫止痛、聰耳寧神
 【主治】①頭痛、頭重,耳鳴;②牙關緊閉,口歪、頷腫、鼻準腫痛。
 【操作】避開動脈,平刺0.3~0.5寸。

23.絲竹空
 【定位】眉梢的凹陷處
 【解剖】有眼輪匝肌;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
 【功能】 散風清熱、寧神鎮痙
 【主治】①癲癇;②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瞼瞤動;③齒痛。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本經腧穴:分佈在無名指外側,手背,上肢外側面中間,肩部,頸部,耳翼後緣,眉毛外端。起于關沖,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



關沖 (井穴)

【定位】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功能】 清熱解表、清心聰耳

【主治】①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②熱病,心煩。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為急救要穴之一。





液門 (滎穴)

【定位】第四、五掌指關節之間的前緣凹陷中

【解剖】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功能】 清頭聰耳、和解表裡

【主治】①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②瘧疾;③手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中渚 (輸穴)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小頭後緣之間凹陷中,當液門穴後1寸

【解剖】有第四骨間肌;皮下有手背靜脈網及第四掌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功能】 清熱利咽、明目聰耳

【主治】①頭痛、目眩,目赤、目生翳膜目痛,耳鳴,耳聾,喉痹;②熱病;③肩背肘臂酸痛、脊膂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直刺0.3~0.5寸。





陽池 (原穴)

【定位】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在第四指直上,腕部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與小指固有肌腱之間凹陷處

【解剖】有皮下手背靜脈網,第四掌背動脈;布有尺側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功能】 利喉聰耳、和解表裡

【主治】①目赤腫痛,耳聾,喉痹:②消渴,口幹、瘧疾;③腕痛,肩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外關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陽池上2寸)

【解剖】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功能】 解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①熱病,傷寒:②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③瘰鬁,脅肋痛、肩背痛;④上肢痿痹不遂、肘臂伸屈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操作】直刺0.5~1寸。





支溝 (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解剖】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功能】 清熱聰耳、降逆潤腸

【主治】①便秘;②耳鳴,耳聾,暴喑;③瘰鬁,脅肋疼痛、肩背痠痛;④熱病、嘔吐。

【操作】直刺0.5~1寸。





會宗 (郄穴)

【定位】支溝穴尺側約1寸,當尺骨橈側緣;陽池上3寸,支溝穴在尺側旁開約5分,當尺骨之橈側緣

【解剖】在尺骨橈側緣,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腕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骨間掌側神經。

【功能】 聰耳鎮痙

【主治】耳聾,癇證,上肢肌膚痛。

【操作】直刺0.5~1寸。





三陽絡

【定位】支溝穴上1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指總伸肌與拇長展肌起端之間;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功能】 聰耳利咽

【主治】耳聾,暴喑,齒痛、齬齒痛、嗜臥,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四瀆

【定位】尺骨鷹嘴下5寸(肘尖下方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指總伸肌與尺側腕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功能】 聰耳利咽

【主治】耳聾,暴聾、暴喑,齒痛(齬齒)、手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天井 (合穴)

【定位】屈肘,尺骨鷹嘴上1寸凹陷中

【解剖】在肱骨下端後面鷹嘴握中,有肱三頭肌腱;有肘關節動、靜脈網;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聰耳寧神、理氣消痰

【主治】①耳聾;②癲癇;③瘰鬁,癭氣;④偏頭痛,脅肋痛,頸項肩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清冷淵

【定位】屈肘,天井穴上1寸

【解剖】在肱三頭肌下部;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溫經散寒

【主治】頭痛,目黃、振寒,肩臂痛不能舉。

【操作】直刺0.8~1.2寸。





消濼

【定位】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清冷淵穴上3寸

【解剖】在肱三頭肌肌腹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

【功能】 清熱散風、清心寧神

【主治】頭痛,赤痛,項背痛。

【操作】直刺1~1.5寸。





臑會

【定位】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後緣

【解剖】在肱三頭肌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神經。

【功能】 理氣消痰

【主治】①瘰鬁;②癭氣;③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1~1.5寸。





肩髎

【定位】肩峰後下方,上臂外展時,當肩髃穴後寸許凹陷中

【解剖】在肩峰後下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後動脈肌支;布有腋神經的肌支。

【功能】 止痛利節

【主治】肩臂攣痛不遂、肩重不能舉。

【操作】直刺1~1.5寸。





天髎 (手足少陽、陽維之會)

【定位】肩井穴與曲垣穴連線的中點,當肩胛骨上角凹陷處

【解剖】有斜方肌、岡上肌;有靜橫動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脈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功能】 清熱解表、寬胸理氣

【主治】肩臂痛,頸項強急,胸中煩悶、缺盆中痛,身熱汗不出,頸項急。

【操作】直刺0.5~1寸。





天牖

【定位】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平下頜角處(即約在天容穴與天柱穴之間)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止部後緣;有枕動脈肌支,耳後動、靜脈及頸後淺靜脈;布有枕小神經本幹,深層為副神經,頸神經。

【功能】 通利七竅、消痰截瘧

【主治】①頭痛,頭眩,項強,目不明,暴聾,鼻衄,喉痹;②瘰鬁;③肩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翳風

【定位】乳突前下方與耳垂之間的凹陷中;耳垂下緣,當胸索乳突肌與下頷骨之間凹陷中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層為面神經幹從莖乳突穿出處。

【功能】 牽正口僻、聰耳消腫

【主治】①耳鳴,耳聾:②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③瘰鬁。

【操作】直刺0.5~1寸。





瘈脈

【定位】耳後,當翳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界處

【解剖】在耳後肌上;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耳後支。

【功能】 聰耳定驚

【主治】①頭痛,耳鳴,耳聾;③小兒驚風、嘔吐、泄痢。

【操作】平刺0.3~0.5寸;或點刺靜脈出血。





顱息

【定位】耳後,當翳風穴與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的吻合支。

【功能】 散風清熱、鎮痙聰耳

【主治】①頭痛、身熱,耳鳴,耳聾、喘息;③小兒驚風、嘔吐涎沫。

【操作】平刺0.3~0.5寸。





角孫

【定位】當耳尖發際處;折耳翼在耳尖端的髮際處

【解剖】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分支。

【功能】 明目退翳

【主治】①頭痛,項強;②目赤腫痛,目翳;③齒痛,頰腫、唇吻強。

【操作】平刺0.3~0.5寸。





耳門

【定位】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孔

【解剖】有顳淺動、靜脈耳前支;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

【功能】 聰耳消腫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②齒痛、唇吻強,頭頷痛。

【操作】微張口,直刺0.5~1寸。





耳和髎

【定位】鬢髮後際,平耳廓根前,當顳淺動脈後緣

【解剖】有顳肌和顳淺動、靜脈;布有耳顳神經分支,面神經顳支。

【功能】 消腫止痛、聰耳寧神

【主治】①頭痛、頭重,耳鳴;②牙關緊閉,口歪、頷腫、鼻準腫痛。

【操作】避開動脈,平刺0.3~0.5寸。





絲竹空

【定位】眉梢的凹陷處

【解剖】有眼輪匝肌;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

【功能】 散風清熱、寧神鎮痙

【主治】①癲癇;②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瞼瞤動;③齒痛。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本經腧穴:分佈在足背,內踝前,脛骨內側面,大腿內側,前陰,脅肋等。起于大敦,止於期門,左右各14穴。

1. 大敦 (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穴名】"大",大小;"敦",厚實。大趾的形狀大而厚,穴位在它的外側,所以稱大敦。
 【解剖】有趾背動、靜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
 【功能】 調肝理氣、鎮痙寧神
 【主治】①疝氣,少腹痛、善寐、便閉;②遺尿,癃閉,五淋,尿血;③月經不調,崩漏,縮陰,陰中痛,陰挺;④癲癇,善寐。
 【操作】淺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

2. 行間 (滎穴)
 【定位】足背,當第一、二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穴名】"行",通行;"間",中間。比喻足厥陰肝經的脈氣,行於兩趾之間的本穴,所以稱為行間。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背動、靜脈;正當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
 【功能】 平肝熄風、寧心安神
 【主治】①中風,癲癇;②頭痛,目眩,目赤腫痛,青盲,口歪、失眠;③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中痛,疝氣;④遺尿,癃閉,五淋;⑤胸脅滿痛、嘔血、呃逆、咳嗽、泄瀉、嗜食、腹脹;⑥下肢內側痛,足跗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 太沖 (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名】"太",盛大的意思;"沖",沖盛。此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氣血旺盛,所以叫太沖。
 【解剖】在拇長伸肌腱外緣;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背動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蹠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
 【功能】 平肝熄風、健脾化濕
 【主治】①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②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歪,咽痛;③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④脅痛,腹脹,嘔逆,黃疸,疝氣;⑤癃閉,遺尿:⑥下肢痿痹、膝股內側痛,足跗腫痛。
 【操作】直刺0.5~0.8寸。

4. 中封 (經穴)
 【定位】內踝前1寸,脛骨前肌腱內緣凹陷中
 【解剖】在脛骨前肌腱的內側;有足背靜脈網,內踝前動脈;布有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分支及隱神經。
 【功能】 疏肝健脾、理氣消疝
 【主治】①疝氣、陰莖痛,遺精,小便不利、黃疸;②腰痛,少腹痛、足冷,內踝腫痛、嗌乾、面蒼白、畏寒、五淋。
 【操作】直刺0.5~0.8寸。

5. 蠡溝 (絡穴)
 【定位】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穴名】"蠢",即瓢勺;"溝",溝渠。形容穴位所在處的小腿肚形狀像瓢勺,脛骨內側像溝渠,所以稱為蠡溝。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下三分之一處;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前支。
 【功能】 益肝調經,清熱消腫
 【主治】①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②小便不利,疝氣,睾丸腫痛、小腹滿、腰背拘急、脛部痠痛。
 【操作】平刺0.5~0.8寸。

6. 中都 (郄穴)
 【定位】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中央;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中支。
 【功能】 益肝藏血、行氣止痛
 【主治】①疝氣,小腹痛;②崩漏,惡露不盡。
 【操作】平刺0.5~0.8寸。

7. 膝關
 【定位】脛骨內上髁後下方,陰陵泉穴後1寸(屈膝)
 【解剖】在脛骨內側面下方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深部有脛後動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
 【功能】 溫經化濕、祛風消腫
 【主治】膝髕腫痛、寒濕走注、歷節風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8. 曲泉 (合穴)
 【定位】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解剖】在脛骨內髁後緣,半膜肌、半腱肌止點前上方,縫匠肌後緣;淺層有大隱靜脈,深層有膕動、靜脈;布有隱神經,閉孔神經,深向膕窩可及脛神經。
 【功能】 疏肝解鬱、通調前陰
 【主治】①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產後腹痛;②遺精,陽痿,疝氣,小便不利、癲狂、頭痛、目眩;③膝髕腫痛,下肢痿痹、氣喘。
 【操作】直刺1~1.5寸。

9. 陰包
 【定位】股骨內上髁上4寸,縫匠肌後緣
 【解剖】在股內肌與逢匠肌,內收長肌中點,深層為內收短肌;有股動、靜脈,旋股內側動脈淺支;布有股前皮神經,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通調前陰、益腎健腰
 【主治】①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遺尿;②腰骶痛引少腹、腰痛。
 【操作】直刺0.8~1.5寸。

10.足五里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 直下3寸;在氣衝穴(足陽明經)下3寸,當內收長肌的外緣
 【解剖】有內收長肌,內收短肌;有股內側動脈淺支;布有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清肝健脾、通調前陰
 【主治】①少腹痛,小便不通,陰挺,睾丸腫痛、嗜臥;②瘰鬁。
 【操作】直刺0.8~1.5寸。

11.陰廉
 【定位】曲骨穴旁開2寸,直下2寸;在氣衝穴直下2寸,當內收長肌之外側處取穴
 【解剖】有內收長肌和內收短肌;有旋股內側動、靜脈淺支;布有股神經的內側皮支,深層為閉孔神經淺、深支。
 【功能】 調經種子、舒筋活絡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少腹痛、婦人不妊。
 【操作】直刺0.8~1.5寸。

12.急脈
 【定位】恥骨聯合下緣中點旁開2.5寸,當氣沖穴外下方腹股溝處
 【解剖】有陰部外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的恥骨支,外方有股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深層為閉孔神經的分支。
 【功能】 調肝止痛、理氣導疝
 【主治】少腹痛,疝氣,陰挺、睪丸痛。
 【操作】避開動脈,直刺0.5~1寸。

13.章門 (脾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足厥陰、帶脈之會)
 【定位】第十一肋游離端下際(側臥取之)
 【穴名】"章",有彰盛的意思;"門",出入的地方。本穴既是脾的募穴,又是臟的會穴,是五臟氣血盛會之處,所以稱章門。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有第十肋間動脈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間神經;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
 【功能】 健脾消脹、和胃利膽
 【主治】①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②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疾、神疲肢倦、身目閏、咳、少氣、腰脊冷痛、溺多白濁。
 【操作】直刺0.8~1寸。

14.期門 (肝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穴名】"期",周期;"門",出入的要地。十二經脈的氣血從肺經雲門開始到本穴正好運行一個周期。所以稱為期門。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中,有肋間肌;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七肋間神經。
 【功能】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主治】①胸脅脹痛,乳癰;②嘔吐,吞酸,呃逆、吞酸,腹脹,腹瀉、咳喘;③奔豚;④傷寒熱入血室。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

瑜伽


"真實而有力量。"
是我在北美洛杉磯時,
被邀請--"用ㄧ句話寫出自己對瑜伽的觸動"時
當時捫心自問的答案。

遠超越我頭腦的學習經驗與見解範圍的感動,
說多了不真實。

所以,我用生命傳播我所接觸的。
走進了瑜伽教學的工作。

(圖說:感謝AnArt的設計師Noe"l提供維也納森林之『雪地瑜伽』手繪作品)